桑卓在长乐宫和卫蕴冬等人闲话,元晗在御书房的小榻上睡了半个多时辰,直到青岚进来叫醒她:“陛下,崔相来了,在门口等着。”
    元晗补了个眠,已经精神了不少,揉揉眉头吩咐道:“请崔相进来,上茶。”
    崔致进来,元晗已经用热毛巾擦了脸,完全清醒了。
    行完礼,崔致端起茶杯,笑着问元晗:“陛下睡醒了?”
    元晗有些心虚,干笑几声,在书院里被崔致痛批的场景浮现在脑子里。
    崔致自然也想起了以前的事,调侃道:“臣现在可不敢再把文章课业摔在陛下御案上了。”
    元晗“哈哈”
    一笑:“夫子是因为朕的文章可堪入眼了才好。
    当年在书院里,谁不想得崔夫子一句夸赞。
    夫子入朝为相后,倒是没有以前那么严厉了。”
    崔致也笑:“陛下的课业一直都是上佳,只是臣担心陛下被澄明夸赞地找不着北,这才严格了些。”
    提到李秋爽,元晗叹了口气:“朕与李夫子分别数年,甚是想念。”
    “陛下何不趁着年节,召澄明进京一叙?”
    这便是朝中有人的好处了。
    朝臣在某些时候,与后宫的君侍是相同的,在皇帝遗忘的时候,有人顺口提一句,便可能是仕途的开始。
    崔致在元晗面前提起师生之谊,也是在带挈李秋爽。
    元晗摇摇头:“朕从来都没有忘记李夫子,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,等到年后再议。”
    一句话算是结束了此番闲聊,崔致知道元晗有自己的打算,丢开这个话题,说起今天来的目的。
    “陛下,早朝上议的,关于赤州换防一事……”
    元晗没有接话,却是提起了另一件事:“薛家自太祖皇帝起,随元氏征战,得封定国公,世袭罔替。
    但是这百年时间,薛氏在枢密院根深蒂固。
    兵权握在别人手上,岂不是卧榻之侧另有她人?”
    崔致心念一转,便知元晗说的是什么意思。
    薛家嫡支虽然人丁不兴,可是薛家的旁支遍布军中,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能坐视的。
    那么,从薛氏手中夺了兵权,便是头一件大事。
    薛太后尚健在,薛氏唯一的嫡子在元晗后宫。
    况且大周武将,除了薛氏一脉,几乎没有可堪重用的。
    所以无论从情分还是国土安定,必然不能起暴力冲突了,那便只能慢慢消磨。
    赤州换防是一个好契机。
    崔致心里有了底:“辅国大将军劳苦功高,若是贸然夺权,军中上下人心浮动。
    臣提议,封辅国大将军国公爵位,安抚薛家。”
    元晗点头:“既与定国公的世袭罔替区分开,嫡庶分明,又安抚了薛家,就依崔相所言。”
    “以何人替辅国大将军驻守赤州?”
    元晗轻轻一笑:“人选不是已经在赤州了吗?”
    崔致明白过来,卫舒没有随军返京,看来是元晗的安排。
    此次作战中,卫舒奇兵天降,一举击杀新汗王,立下赫赫战功,才升了一级官。
    原来是等在这里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