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3章 孙坚离去
这时,下面的人过来禀报:“孙坚孙文台与袁车骑闹了起来,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,得众诸侯劝勉才各自退兵。
孙文台愤然拨营而去,欲回江东,现已至伊水桥。”
就在昨日曹操和刘泽在函谷与董军激战之际,孙坚率军在洛阳宫室废墟上打扫整理,有手下的军士发现一口井中的五色毫光隐现,报于孙坚。
孙坚唤过军士,点起火把,下井打捞,发现了一具妇人的尸体,旁有一匣,打开一看,乃是一方玉玺,方圆四寸,上镌五龙交纽,旁缺一角,以黄金镶之,上面刻着八个篆字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
。
程普见识广博,告诉孙坚,这个玉玺正是传国玉玺。
面对这镇国之宝,孙坚在这一刻产生了贪念,要不说旷野拾巨金,密室遇艳妇,是人品格的试金石,孙坚显然没有跨过心理的这道坎,在程普、韩当、黄盖等部下的怂勇下,孙坚决意将玉玺藏匿,开始做起他位登九五的梦来,严令手下军士不得泄露,准备回江东图谋大事。
但事情千算万算,却也漏算的时候。
孙坚的军中,有一士卒是汝南人,乃是袁绍的同乡,本来就有投靠袁绍的打算,此番事件之后,认为他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,连夜悄悄地溜出了营地,禀报了袁绍。
其实这也是孙坚心慈手软,如此重宝,他都起了贪心,更何况其他人,要不历代建皇陵的工匠士卒,皇陵建成之日便是他们丧命之时。
孙坚若是心狠手辣的话。
将当时在场的全部兵卒坑杀,自然也没有这个祸患。
但平时孙坚体恤部下。
爱兵如子,根本就没想到要杀人灭口,留下了天大的祸害。
结果自然是孙坚与袁绍对峙于大帐,袁绍要孙坚交出传国玉玺,孙坚矢口否认,最后搞到了剑拨弩张的地步,众诸侯苦苦相劝,才算没有动起手来。
反正事情已经闹大了。
孙坚干脆拨营起寨准备回江东了。
而袁绍又岂肯善罢甘休,秘密地差心腹之人连夜赶往荆州,教荆州刺史刘表半路截杀。
曹操和刘泽得到消息,出营视之,见孙坚引一军开拨过来,拱手道:“文台为何不告而别?”
孙坚素于曹操、刘泽相善,乃下马道:“是孟德、润德二位贤弟。
袁绍欺人太甚!
我军中有一小校。
由于违反军纪被我责罚,故而逃到袁绍处诬陷我私藏传国玉玺。
袁绍身为盟主,不详查事端,反而听信一面之辞,大营之中,于我发难。
我孙坚何等样人。
岂可贪图宝物而失了信义二字?当场我便立下重誓,如果私藏玉玺,异日必万箭穿身而死!
可袁绍只听信小人信口雌黄之言,苦苦相逼,我一怒之下。
拨剑相对,得众人相劝才算罢手。
既然袁绍不相容。
孙某也就只能不告而别了,这天下之大,岂是他袁绍一手能遮了的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