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翼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事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波澜荡漾的湖面,溅起了一小圈的涟漪后就飞快的消融在了湖水的荡漾之中。
    它并没有对中央阵地的战事和右翼阵地的平静造成多么大的影响,因为不管是刘暹还是考夫曼都没有动用右翼阵地兵力的念头。
    考夫曼对于战场上传来的消息无动于衷,只是不断地发布命令,对部队的行动表示同意或不同意。
    虽然他心里非常清楚,战争一旦失利,自己的处境就将会变得很艰难,沙皇甚至会毫不客气地让他滚开,极不名誉的退出军队。
    俄罗斯与清帝国的这一战,胜负成败对于考夫曼这个主导人意味着什么,没有谁会比他自己更清楚了。
    关系到自己荣辱的事情,考夫曼怎么可能无动于衷?他只是在惯性的维持着自己表面上的平静。
    工程师出身的考夫曼,思维讲究条理性,头脑冷静,很善于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依旧保持镇定和清明。
    他相信俄军士兵的力量,他相信自己!
    谢尔盖耶夫看着战场一动不动,俄军强大的炮兵正在肆虐着征伐军的阵地。
    虽然征伐军的炮垒依旧稳固坚强,但炮垒有一利也有一弊,初时吃亏了的俄军炮兵转换阵地后,实力发挥照样牛逼,而炮垒内的征伐军炮兵就抓瞎了。
    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,俄军步兵轮番从中央阵地靠右的地方向征伐军的阵地发起猛攻。
    虽然把征伐军阵地冲击的摇摇欲坠,但是俄军始终未能取胜。
    征伐军没有机枪,没有铁丝网,但是靠着坑道与手榴弹。
    一样让俄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
    加上时不时浑在臼炮开花弹和手榴弹中火箭弹,俄军死伤不小,但完全憾不动征伐军的中央主阵地。
    考夫曼等来的是频频传到的失败消息,以及前线指挥官们接二连三地增援请求。
    六千俄军,扣除掉两个团的哥萨克和考夫曼的指挥部。
    能用于作战的炮步四千人都有不到。
    而刘暹的征伐军呢?五千人兵力,也是差不多有两千人的骑兵,剩余三千人,扣除掉刘暹的指挥部和手中握着的亲卫部队,放在前线的队伍也有两千多人。
    打防御战的情况下,四千俄军对战两千来征伐军。
    后者相当一部分士兵的素质又逊色俄军士兵好一截,刘暹这一仗打的也是艰辛。
    两边的骑兵部队都少有动用的,厮杀的是旗鼓相当。
    这样的战斗打到最后就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役。
    虽然是考夫曼率领俄军最先撤出了战斗,但是刘暹看着伤亡报表脸上也没有半分喜悦。
    一天的激战,俄军遭遇了极重大的伤亡。
    四千炮步兵少了一千三四百人。
    但是他们并没有弃甲而逃,军队的主体力量也没有被消灭。
    俄军依旧拥有强悍的战斗力。
    亚历山大二世手下的俄军,不管是素质还是对国家的忠诚,都比一战时期的俄军强多了。
    刘暹部也死伤了六七百人!
    白刃战对征伐军的威胁还是很重的。
    刘暹内心里滴血,但一个事实也让他甚是自得——自己遏制住了考夫曼的攻势。
    顶住了六千俄军气势汹汹的猛扑!
    兵势后退十多里的俄军接下来的日子里并没有再度发起进攻。
    北疆这里两边的战局是僵持住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