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书院入院试
    春雨如注,接连不断。
    在这接连不断的春雨中,唐国各个郡县中,想要报考书院的学子。
    也大多抵达了长安,更远的宋国、鲁国之地,也有不少学子慕名而来。
    对于这些来自他国的学子,书院也是大开方便之门,以示包容四海之意。
    然对于唐国本土的学子而言,光是一道入试的凭证,就需要花费不菲的银两。
    朝堂之上的朱紫们,大多出自书院,世家弟子想要出将入相,也得入书院方可。
    对于颇有些家资,想要让自家孩子,脱离自身地位的商人而言,哪怕是付出了在大的代价也是值得。
    唐国文官衣袍上绣禽,武将衣袍上绣兽,不入书院走一遭,怎么当得了衣冠禽兽呢?
    长安之南,大山之下,便是书院。
    书院之前本该有个名字作为点缀,但于书院而言,书院就是书院。
    有夫子在,又何需点缀呢?怎样的点缀,才能配得上夫子呢?
    清晨时分,青荷便驾驶着马车,送陈玄出了长安城南门。
    也就是出城出的早,否则必将被堵在路上,书院入试即为开学。
    考得过就是书院弟子,考不过自然是,从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。
    金乌东升,前往大山之下的道路上,青草坠着露珠,显得格外的清新。
    一辆辆马车疾行,或是华贵,或是朴素,抑或是破旧。
    但在一辆牛车,却是突兀的出现在,马车汇聚的街道上。
    只是书院入试在即,没有人愿意去关注,一辆普通的牛车,为何会出现在这里。
    驾车的李慢慢看着陆续疾行而过的马车,说道:“老师,入试的考生,都已经到了,咱们是不是回来得有些晚了。”
    牛车内。
    正在吃着糯软,且香气四溢的考红薯的夫子,说道:“不晚,一点也不晚。”
    “那些出风头的事情,让他们去做就行了,我一个老头子,回来得刚刚好。”
    烤红薯很是美味,夫子连同焦香的红薯皮,也是一同吃下。
    而后又饮了半葫,三十年陈的九江双蒸后,方才眯上了眼睛。
    李慢慢赶着牛车,悠闲着朝着书院走去,老黄牛的步伐依旧稳健。
    许是临近家里,老黄牛的步伐,明显得加快了许多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书院内。
    为国羽翼,如林之盛的羽林军,早已在方圆数里戒严。
    暗侍卫们也是穿梭于,书院外的树林之中,准备随时出动,好护卫陛下。
    书院入试考,本就是唐国一大盛事,这一次陛下也是来了兴致。
    陛下、王后娘娘联袂而至,亲王殿下自然不用多说,本就是历次书院入试考的常客。
    朝中朱紫,衣冠禽兽们齐聚一堂,对着诸多学子,指指点点。
    哪家的子弟天资聪颖,哪家的子弟修为进境很是不错,哪一个乡下的天才,该收入门下,当作走狗。
    书院入试的名额尤为珍贵,大部分都是书院教习不辞辛劳,于郡县官学之中选取。
    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人情世故更是无处不在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