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公公年轻时掌管家庭财政,退休后和婆婆长住乡下也没放权,他平时跑乡镇信用社存钱取钱方便,而且他俩对自己千俭省万俭省,对子女尽力支持,老两口在经济上并无矛盾。自婆婆去世后,公公轮流住进儿子家,他年老体衰,腿脚不便,去银行排队累,去自助柜员机操作又不会,公公就让大哥代管他的退休工资。
他其余三个儿子都在外地,只有老大住老家县城。以前老家乡镇农村信用社没和县城信用社联网,也只有老大才方便抽空跑乡下取钱。后来联网了,大哥帮公公设置了取款密码才少跑路。
大哥尽心代管着公公的工资,但在支取工资的金额问题上,公公又与大哥产生了矛盾。
在公公看来,他的钱是他挣的,钱的所有权完全属于他。他想怎么取就怎么取,想怎么用就怎么用。代管人只能起银行的延伸作用,方便他存钱取钱而已。
至于儿子给他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是他当初养儿防老的投资回报,他现在相当于在收利息,跟他现在有没有收入无关。
在大哥看来,他作为儿子在义务帮公公管钱,自己没贪污一分一厘,他有权利管理公公取钱用钱的情况。他也说过公公年龄大了,思想可能糊涂,钱取多了揣身上和放家里不大安全,万一弄丢了,被人骗了可惜。
公公每次从大哥那里支取钱都想尽量多取,而大哥估算公公的日常开支情况花不了那么多,有时不能完全如公公的愿。公公感觉大哥在限制他的花费,又经常在我们面前表达不满。大哥也颇感委屈,说他这是为公公好,同时也是为大家庭好。
我也曾站在中立的角度劝说过公公,我说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过时了,子女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没错,但不能像借钱还钱那么简单。子女也要养育下一代,对下一代倾力付出。上辈人对子女付出的恩情,很大部分被子女还给下辈人而代代传承了,子女对父母的回报就少了。
而且子女年幼时没有经济收入,必须靠父母养。父母老了如果无经济收入,肯定要靠子女供养,但如果父母有退休工资能养活自己,子女可以少出钱或不出钱养父母。甚至有些子女无能挣不了钱,不但不养父母,还要一辈子啃老呢。父母遇到这样的子女才更恼火。
我还劝公公说,当初他能独立生活,不跟儿女住一起时,他的钱肯定能完全由他做主。现在他依靠子女养老,人老了思维反应迟钝,子女在不干涉他合理开支前提下,管一下他钱怎么花的也正常。还有几个儿子轮流养公公都没收他一分钱,那公公的工资积余金额也有儿子们帮他节约的功劳在里面。
我还举例说我同事老家乡下,有些农村老人丧失劳动力后,以前没有收入,全靠子女供养。后来遇到拆迁,部分老人得到社保补偿,每个月能领一两千养老费。但这些钱好多都没到老人手里,而是由各家媳妇或女儿帮老人保管工资卡和存取钱,每月只发几百零花钱给老人,道理都是一样的。
然而公公是个固执己见的人,不管我怎样劝他不要生气,他嘴上不反驳我的观点,心里照样认定自己观点完全正确。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不易接受现实,不愿承认自己有考虑不周全之处,很难改变自身固有观点。到我公公这个老顽固这里表现更突出。凡是他坚持的观点,那是如真理般正确,别人的劝解根本无法动摇他理论根基的丝毫,那是水泼泼不进,火烧烧不穿。
公公一生节约,从没有浪费一分一厘。他为啥要每次都想从大哥手里多要钱呢?其实是他想让自己手上更宽裕,补贴二哥和四弟家更方便——他只有在对子女付出时才慷慨大方,给子女再多的钱,眼睛都不会眨一下。然而这些小心思他又不能拿到台面上,不能正儿八经对大哥说,也就只能因取钱金额有时不如愿而生气。
公公四个儿子中老大和老三两家是领国家工资的,老二和老四两家是农村打工家庭。天下所父母都想照顾相对最弱的子女,公公也不例外,他一生最牵挂这两个儿子的家庭经济状况,他总想从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里面省出来补贴他们。
之前他没有靠子女养老,独自掌管家庭财政大权时,他的工资他做主,他想接济哪个儿子也不需要给谁汇报。比如1990年时二哥生重病住院把他存款花完,后来他又把二哥二嫂打工后丢下的两个子女抚养了12年,同时也抚养了四弟的两个孩子两年。再后来他又借钱给二哥添起买房,还有他听说四弟儿子小时在新疆生病,以及四弟媳妇曾经生病住院,他也及时汇款用自己的工资帮他们报销等等,都是他独自做主支配自己的工资。
只是后来他当他靠儿子们轮流养老,他的工资也由大哥代管后,他还想自己做主接济那两个相对收入低的家庭,就没那么方便了。他这时在面子上也得考虑大家的感受,只能私下悄悄给与。但是这钱就不如以前那么好取了。他不好明的从面子上说出口,每次都谎称自己要用钱不断支取生活费。然而他吃住儿子家是免费的,最多平时吃药和偶尔给老家地邻亲戚人情客往送礼要花费,一年住几次院的钱也是另外支取的。所以当他支取钱的金额相对高,次数有点频繁时,大哥会议论几句说取得太多不安全。有时在金额上给他打折扣。这样公公气在心里不好发作,所以一次次经常在我面前说大哥限制他用钱。
然后我家永远都是公公抱怨,我劝解,他继续抱怨,我继续劝解的循环圈。公公历数大哥之前种种对他不好的言语和事例,他周而复始控诉我耳朵都听起茧的内容,我每次都试图劝解,屡屡失败。他在我家住时,定期控诉大哥最终成了他的保留节目。